频道栏目
首页 > 资讯 > 云计算 > 正文

一代人只有一次机遇的数字建筑

18-07-28        来源:[db:作者]  
收藏   我要投稿

在欧洲,建筑业是一个占欧盟GDP近9%的支柱型产业,从业人员达1800万人,从业企业达300万家,而其中大部分为中小企业。2017年10月,欧盟的DIGITALEUROPE数字欧洲组织提出了“建筑业4.0:一代人只有一次的机遇”。所谓建筑业4.0,即把工业4.0引入到建筑业。而迄今为止,欧洲建筑业的数字化程度仍然非常低,仅有不到6%的欧洲建筑企业充分利用了数字规划工具,导致欧盟在建筑设计、工程和建造方面浪费了13%-21%的成本。

在中国,建筑业同样是一个占GDP近7%的支柱型产业。根据中国建筑业协会统计,截止2017年底,全国有施工活动的建筑企业8.8万家,从业人数5500万人。但在中国,建筑业面临着与欧洲同样的问题——数字化水平低。对于中国建筑业来说,数字化同样意味着巨大的机会。不久前举办的2018中国建设行业年度峰会强调,“数字建筑”作为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对建筑业是全价值链的渗透与融合,将驱动建筑产品升级。

如果对欧洲来说,建筑业4.0是一代人只有一次的机遇;那么对中国而言,“数字建筑”及建筑业4.0也是一代人只有一次的机遇。

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

“数字建筑”的最早提出,始于2016年。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联达)董事长刁志中在新疆克拉玛依的丝路论坛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数字建筑”理念。随后,在2017年的中国建设行业年度峰会上,广联达总裁袁正刚面向全行业再度深入剖析了“数字建筑”概念,并提出要打造数字建筑平台,贯穿设计、交易、施工、运维、监管的建筑全生命周期,使建筑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助力整个行业转型升级。

为了进一步推动“数字建筑”的普及,广联达于2018年初发布了国内首个《数字建筑白皮书》,指出数字建筑是指利用BIM和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行业战略。结合先进的精益建造理论方法,集成人员、流程、数据、技术和业务系统,实现建筑的全过程、全要素、全参与方的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构建项目、企业和产业的平台生态新体系,从而推动以新设计、新建造、新运维为代表的产业升级,实现让每一个工程项目成功的产业目标。

如何理解“数字建筑”对于行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某种程度上,可以参照数字车、车联网与智能交通对于汽车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来看。在汽车业转型升级中,可以作为转型升级抓手之一的就是智能车或称为数字车。智能车分为五级,最高等级的无人驾驶车即为数字车,而车联网则把智能车和数字车、制造商、数字服务商等连接起来形成无边界的商业网络,智能交通则是这个网络的主要应用。

同样,数字建筑的行业价值也与此相似。数字建筑实现建筑全过程、全要素、全参与方的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数字建筑平台链接与此相关的各需求方,构建全新生态体系,而智慧城市则是这个平台的主要应用。无论从其对未来生产方式的改变上看,还是从其主要应用上看,其都将推动整个建筑业向现代工业化,精细化方向转变。

从行业发展趋势上看,数字建筑亦是大势所趋。2015年11月住建部出台《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计划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20%以上,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筑的比例50%以上。随着装配式建筑的规模化发展,物联网和5G的大面积覆盖和普及化进展,加上建筑企业的规模化集中,数字建筑已经呼之欲出。

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宋春华在2018中国建设行业年度峰会的发言中表示,要抓住“数字建筑”和“智慧城市”两大领域的创新实践,利用好现代科技成果,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围绕构建新型建筑产业体系,对建筑业全产业链进行更新、改造和升级。

从BIM到数字建筑平台生态圈

建筑信息模型(BIM)是美国学者最早于1975年提出的理念,建筑信息模型将一个建筑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所有信息整合到一个单独的模型中,包括施工进度、建造过程、维护管理等过程信息。BIM最初代表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后发展为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和Build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即从建筑信息模型发展为建模及信息管理。而欧盟去年举办的建筑业4.0研讨会,进一步认为BIM还可以代表Bette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从BIM含义的演变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发展中的技术体系。实际上,BIM技术的发展有赖于3个要素:BIM的应用点、BIM软件和BIM标准。BIM的应用点即应该把BIM用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哪个环节、解决哪些问题、取得哪些成效。而BIM标准则是BIM软件和应用发展的重要基础,特别是BIM应用标准是一个国家BIM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世界上主要国家在2006年之后才陆续推出BIM标准,亚洲国家更是在2009年后才逐步有了自己的BIM标准,中国在2017年7月才推出了《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2018年1月推出了《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

广联达的“数字建筑”概念就是出现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广联达总裁袁正刚在2018中国建设行业年度峰会上表示,建筑行业本身可以采用很多技术,有不同的建筑生命周期,已经针对不同层次的单点问题积累了相关技术,把这些技术很好的组合起来就能形成整体方案,从而系统化解决建筑业的整体问题。数字建筑希望以整体系统规划的思路,从行业高度和企业高度来解决所有问题,把BIM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相结合,综合起来让建筑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此前我国建筑信息化推广较慢的主要障碍为BIM等核心技术缺乏标准,行业整体缺乏系统顶层设计,相关配套政策不完善。而随着我国近年来陆续推出BIM国家标准、建筑业十三五规划、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等,2018年可以说是建筑业数字化的元年,而此时的BIM思路必然是技术平台化和产业互联化。

广联达自成立至今始终专注于建设工程领域,围绕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为行业用户提供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从最初单一的预算软件扩展到工程造价业务、工程施工业务(含项目管理)、工程信息业务、国际化业务、产业金融业务等几大类近百款产品,用数字技术帮助建筑从业人员完成工程造价、工程施工、工程项目管理等专业工作。其推出的以BIM为主的施工企业BIM+PM整体解决方案,把建筑产品从生产到运维再到后续的创新服务在云和大数据平台上连接起来。还推出了为建筑行业服务的PaaS平台BIMFACE,以API的形式让第三方合作伙伴开发基于BIM的应用程序,如BIM+智能设备、BIM+物联网、BIM+VR等。

作为广联达最新的战略理念,数字建筑将通过平台化方式实现“产业链垂直融合、价值链横向整合、端到端的撮合”,联通直接产业链与间接产业链,形成开放、共享、生态共聚的产业生态圈。

点线面结合落地“数字建筑”

“数字建筑”特别强调“三全”升级:全过程是指涵盖建筑的设计、建造和运维的全生命周期过程;全要素是指管理要素(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等)和生产要素(人、机、料、法、环等)两方面;全参与方是指建筑产业链上下游的各方主体,例如行业主管部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供应商、生产厂商等。

这样一个庞大的“三全”升级,其具体的路径,即为“点、线、面、体”四阶段。《数字建筑白皮书》指出,工地现场是作业层数字化建设的重点、是项目交付的最后一环,也是最能体现价值的“创新应用点”;项目作为建筑产业“生产单元”,以生产线、商务线、技术线三条主线整合人、机、料、法、环等各要素,实现从项目设计、建造到运维全过程数字化;当“点”和“线”的数字化进行到一定阶段,必然形成企业级、产业级的“协同网络面”;而随着“网络协同创新”的不断深化,形成平台赋能形成生态,进而实现真正的数字建筑业。

袁正刚在谈到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的时候,认为数字建筑其实并不遥远,已经在建筑业的日常工作中展开,只是可能没有被察觉到。比如,一车钢筋进入施工现场,以前是手工方式清点钢筋根数,现在手机直接一拍照就可以马上得出钢筋的根数,接下来就可以预测劳动力。预测劳动力采用智能安全帽,因为安全帽里面嵌入智能芯片,可以定位现场工作人员以及人员数量,还可以监测到现场人员的实时移动轨迹,这样就可以与生产要素、打卡、劳务管理系统等结合起来,包括计算施工现场单个员工可以捆绑多少根钢筋等工效数据。

施工现场工效数据结合BIM模型,就可以详细计算出现场施工的偏差及其原因,从而尽快解决问题、及时整改。施工工效还可以与BIM模型结合起来,形成多种施工方案,因为不同方案下的施工场地资源消耗等是不一样的,而且随着时间而动态变化,这样通过比较,就可以选择最优的施工方案和施工计划。此外,对于项目管理来说,可以把所有项目信息以数字化方式汇总展示出来,对质量、安全、资金、项目进展等监控信息可以设定一定的指标和标准,对每个项目进行等级划分,等级低的项目还可以点进去详细查看问题所在。

当然,袁正刚强调,数字建筑除了是行业战略,也是企业战略,应该是一把手工程,而且还要满足全员的数字化,从系统顶层设计角度避免以前太多的单点设计、单点应用所导致的信息孤岛现象。在企业内数字建筑还需整体推动,成立BIM部门或者放到信息中心,因为技术变革并不仅仅是技术部门的事情,而是要改变生产部门、商务部门等业务部门,所以应该与业务一起整体推动。当然,具体实施数字建筑时,要根据问题选择数字化工具,这样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技术而技术,从小处入手、循环迭代就真正能够带来价值。

湖南建工集团的BIM应用就走在了前列,分岗位层、项目层和企业层三级展开,打造基于BIM的项目信息一体化管理平台。岗位层围绕项目过程,聚焦岗位应用,通过BIM应用提高岗位人员工作效率。项目层围绕项目施工过程,聚焦核心业务,通过BIM+PM结合,将管理前置,改变项目技术、生产、商务三体管线信息孤岛和信息割裂现象,实现项目数据产生、使用、流程审批、动态统计、决策分析的完整闭环精细化管理,提升项目综合管理能力和效率。企业层通过并积累项目全过程的业务与管理数据,通过BIM+云形成跨业务、跨岗位的数据协同,获得灵活、高效、智能的数据处理能力,在审计、财务、业务经营、集成采购等环节为管理和决策提供基础数据,强化企业管控,降本增效。

在2018中国建设行业年度峰会上,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兼中国区业务副总裁蔡恩全、华为IT智能计算产品线副总裁张小华、广联达总裁袁正刚,共同发布了面向建筑行业提供集硬件基础设施、云平台、行业应用于一体的整体混合云解决方案,以满足工程项目、行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对于不同场景下混合计算的需求。

此次微软、华为、广联达三方合作,华为提供全新一代基于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的FusionServer V5服务器和CloudEngine低时延、无损交换机;微软提供与公有云架构一致的Azure Stack混合云平台,包括虚拟机、云存储、网络、集群管理、应用市场等服务;广联达则聚焦建筑行业,提供智慧工地、BIM建造、数字企业、规建管一体化、甲方BIM+PM一体化等行业应用和解决方案。

袁正刚就此表示,在混合云和公有云选型方面,广联达考察了全球所有主要厂商,最终经过审慎选择了华为与微软的组合,实现了彻底的开箱即用,让客户用最少的代价获得最高的性价比,让数字化很快见效,少走弯路。“这个行业以前数字化受伤过,造成了这个行业比较落后,如果再来一遍,付出就太大了。”正因为落地“数字建筑”是一个长期演进的过程,就必须要采用可以长期演进、与时俱进的平台,而华为与微软正提供了这样的软硬件平台。更重要的是,华为与微软还是广联达的创新合作伙伴,共同为实现“数字建筑”提供丰富技术方案。

2018年是广联达成立20周年,也是其二次创业再出发的开始,“数字建筑”以及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就是广联达的二次创业战略。现在,“数字建筑”的春天来了,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已经成熟并且相互之间已经关联起来。可以想象在不远的未来,数字建筑将会成为无处不在的基础设施服务,每个项目从开工到交付使用再到后续运维,都像接水、接电一样,接入数字建筑服务。对广联达和中国建筑业来说,数字建筑正在成为一代人只有一次的机遇。“我们很激动,我们很有信心”, 袁正刚表达了这一代的心声。(文/宁川)

相关TAG标签
上一篇:Linux下manjaro新增加的swap分区开机挂载到电脑(实例讲解)
下一篇:Android开发之广播的基本使用说明
相关文章
图文推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投资合作 | 版权申明 | 在线帮助 | 网站地图 | 作品发布 | Vip技术培训 | 举报中心

版权所有: 红黑联盟--致力于做实用的IT技术学习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