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栏目
首页 > 资讯 > IT资讯 > 正文

UC联合创始人何小鹏:没有互联网公司能够在风口上待很多年

16-10-22        来源:[db:作者]  
收藏   我要投稿

 

能从 S40 时代一直延续到 iOS 10 的手机 app 不多,凭借浏览器起家的 UC 优视科技恰好就经历了这个时代的变革。虽然截止至今日,被阿里巴巴全资收购的 UC 仍然在不断成长,但是 UC 的联合创始人何小鹏却鲜有对外发声。

创业 12 年,工程师出身的何小鹏在 UC 的多次转型中获得了什么经验?爱范儿(微信号:ifanr)最近对何小鹏进行了一次专访。

谈风口:错过了很多机会,依旧能找到新的风口

今年 8 月 23 日,UC召开战略发布会,宣布“UC 浏览器”正式升级为“UC”,向“大数据新型媒体平台”全面升级,并发布了 UC 独立资讯应用“UC 头条”。

 

 

在外界看来,UC 向媒体平台的转型不太及时,现在的行业内既有腾讯新闻这样强势的门户巨头,也有最早开始以大数据、个性化推荐作为卖点的今日头条,更有一点资讯、ZAKER 这些相对成熟的资讯类应用。当爱范儿抛出这一疑惑时,何小鹏没有否认 UC 起步晚的事实。对于何小鹏而言,这样的起伏只是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的日常波动:

我的感觉是没有一个互联网公司能够在风口上待很多年,但是这家公司不可能连续缺席三个风口。你的 A 风口 OK 了,B 风口出来之后,你还是继续在 A 的事情上做,但是 C 的风口你可能还有机会。一家公司最厉害的就是它能够经历不同的周期,上升、平缓、上升、平缓,这样的公司更加能够持续。真正稳定、持续的大型互联网公司都是十年才成功,三四年的互联网公司可能很大,但是他们都需要经历一些这种平缓期,再到下一个风口期,才能找到更 Powerful 的机遇。新浪也是,UC 也是,都是可以历经各种各样的风口、平缓期然后再往上走。

不过,何小鹏也相信 UC 可以凭借阿里以及自身巨大的资金投入、大规模的团队重新创业。如果在这个领域内做长时间的布局,日后某些业务可能会走到第二或第三,一些业务更可以往第一走。

谈创业:刚开始,钱确实是个问题,幸好有“贵人”相助

我觉得前几年,钱的确对我们是很大的压力。

习惯了媒体报道中成百上千万美元的融资,现在的年轻创业者可能很难想象 UC 创业时的融资状况。事实上,UC 创业前三年的资金来源甚至算不上“融资”。何小鹏曾经在接受《商业价值》杂志专访时透露 UC 创业前三年花 110 万元,其中找丁磊借了 80 万元,自己想办法凑了 30 万元。这一次,何小鹏向爱范儿(微信号:ifanr)强调,如果当初能拿到更多的钱,UC 可能从 05、06 年就开始做浏览器内核了。

 

 

并不充裕的启动资金以及 05 年那次因决策失误错失的早期融资限制了 UC 的初期发展,但何小鹏也对当年的经历有一些感激。他认为在那个没有什么人关心互联网,连依靠互联网成为中国首富的丁磊都不看好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当时的 110 万可能顶上现在的四五百万。每年一位重要人士对 UC 的支持比钱更加重要,在 UC 12 年历史上,雷军、俞永福、丁磊都算得上是何小鹏所说的“贵人”。

创业初期有贵人相助,而在公司被阿里高额全资收购之后,俞永福、朱顺炎等外来的高管仍然坚守职位,没有因巨额财富选择离开。在 8 月 23 日的战略发布会上,俞永福更是毫不遮掩地展现了自己对 UC 的感情:

最近一两年的永福带的业务越来越多,其实思考整个边界,看全球产业的发展,思考东西越来越多。但是 UC 这个名字对于我,对于何小鹏,实际上是非常特殊的。在我们俩的内心,UC 是什么,从个人角度来讲,这是一个刻骨铭心的,其实 UC 是我们事业的称谓,如果用一个关键词的话,其实我会用到“初恋”这个词。

 

 

是什么力量,让对外低调的何小鹏足以将这样一些“空降兵”团结在 UC 管理层?

专访中,小鹏坦言称 UC 创业后加入的不少高管都比自己优秀,他们的选择离不开小鹏自己在两方面的努力:心态与进步。说到“心态”,小鹏认为若想要留住这些高管,就要打心底里将他们作为自己的合作伙伴,真正地认同他们,很好地沟通。

在与其他高管平等相处的同时,创始人自己的成长也很重要,否则他们可以与自己成为生活、家庭上的伙伴,却很难成为事业上的伙伴。何小鹏认为快速成长是自己的优势,促使 UC 的管理层可以团结一致,这些人愿意与他一起努力对公司而言是巨大的价值。

谈布局:想赚大钱,UC 需要有布局的时间

我一直觉得,想赚快钱和赚大钱,我偏向赚大钱。但是你让我很快地赚大钱,有的人可能有能力,我真的没这个能力,我更愿意的是一段时间的布局。

在各种互联网相关的会议、活动中,互联网大佬们都会谈到一个高频词汇——“布局”,但何小鹏所说的“布局”却给了爱范儿(微信号:ifanr)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

关于 UC 的布局,何小鹏给我们举了不少例子,其中早期的布局孵化了 UC 第一次重要的业务转型。2007 年,在雷军和俞永福的强烈建议下,UC 砍掉了当时比较挣钱的 B 端业务,专注于 UC 浏览器一款产品的研发和运营。据何小鹏介绍,UC 一开始就想做全球浏览器,但他们面临技术障碍——内核:

当时我们很痛苦,我们在全国都很难找到做浏览器内核的技术人员,最多只是做内核的包装。
[page]

小鹏向爱范儿透露为了实现这一转型,UC 提前布了好几年的局,摆出了短期的战术牌和中期的战役牌,而内核研发就是中期战役牌的其中一个环节。长远布局对于 UC 的好处是明显存在的,凭借浏览器这样一个工具类 app,UC 在今年已经获得了超过 4 亿月活跃用户,在印度和印尼两个国家市场占有率近半。

 

 

既然提到了印度和印尼的市场占有率,就不得不谈一谈 UC 的国际化进程。

中国互联网公司能够实现国际化的屈指可数,其中前身为金山网络的猎豹移动、UC 都在国际市场取得了一些成绩。猎豹移动和 UC 进军国际市场的主力产品,都是清理大师、浏览器这种工具类 app。这类产品在东南亚这些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相对落后的东南亚国家里有着巨大的需求。

主打简洁路线的 UC 浏览器国际版背后也隐藏了何小鹏非常看重的长远布局。

对中国来说,国际化是个重要机会,但是想出油,UC 想做个平台化公司,要有个十年规划。

这个十年规划是最新的版本,何小鹏预计 UC 国际市场收入在 2020 年可以达到一个可观的规模。但是 UC 在 2010 年刚刚开始因为 Google Play 和 App Store 成熟走向国际化机遇的时候,只把目标设定在了未来五年。当时的重点之一是投入大量的精力培养国内和海外市场的本土人才,以至于光是国际业务团队的扩张就花了不少时间:

那个时候我们投入很少,最开始一年 10 个人,30 个人,后来国内做得好了我们投入 100 个人,但是 100 人到 200 人我们又卡了好久,然后去年从年初 300 人,到今年底 700 人,这两年也只是加了 400 人。这里(指国际业务)要养人,还是挺痛苦的。

 

 

不过 UC 能够花时间摸索国际化也与国内业务的基础有一定关系,何小鹏表示 UC 的收入在他们开始国际化时已经达到了一个亿,所以并不担心海外市场做不起来的后果,才有机会思考长远布局。

创业十二年,何小鹏改变了什么?

在商业社会中,一个企业家与他创办的企业有多少收入,他们对应的就会承担多少风险,收入与风险从长远来看是一个守恒的关系。在与何小鹏对话中,我们感受到了他在创业十二年后磨练出来的平静,也感受到了他对 UC 大局的思考。

不过从技术人员成长为创业者,再升华至企业家的何小鹏也坦言,自己在当年刚开始做浏览器的时候,并没有想过这么多发展的问题。正如前文所言,何小鹏的成长既来自于俞永福、梁捷等创业伙伴的支持,也是自己不断前进学习的成果。

在采访刚开始时,与爱范儿一同拜访何小鹏的一位媒体同行询问到,UC 几位创始人对于 12 年创业往事谈得最多的是什么,他的回答反倒少了点我们期待的“情怀”:

没怎么谈往事,好像谈的都是未来。十二周年谈的还是明天怎么办,未来我们会面对着什么。

如果要用一个关键词概括此次爱范儿对何小鹏的采访全过程,那么“实在”是比较贴切的形容词,用小鹏的原话来说,这就是:

性格如此。

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最早的一批创业者,将 UC 培育至今天这个成绩的何小鹏还不到 40 岁,未来的何小鹏和 UC 会如何行走于江湖之上?重视布局和风口周期性的何小鹏自有自己的一套想法,能够回答这个问题的,只有未来五年或十年的 UC,以及何小鹏自己。


相关TAG标签
上一篇:新计算机将电路和光脉冲结合起来
下一篇:Visual Studio 15移除UML支持
相关文章
图文推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投资合作 | 版权申明 | 在线帮助 | 网站地图 | 作品发布 | Vip技术培训 | 举报中心

版权所有: 红黑联盟--致力于做实用的IT技术学习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