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栏目
首页 > 资讯 > Java > 正文

Java并发你必须知道的结构

16-08-30        来源:[db:作者]  
收藏   我要投稿

 

1. ConcurrentHashMap

ConcurrentHashMap是线程安全的HashMap,内部采用分段锁来实现,默认初始容量为16,装载因子为0.75f,分段16,每个段的HashEntry[]大小为2。键值都不能为null。每次扩容为原来容量的2倍,ConcurrentHashMap不会对整个容器进行扩容,而只对某个segment进行扩容。

初始化:

初始化一共有三个参数,一个initialCapacity,表示初始的容量,一个loadFactor,表示负载参数,最后一个是concurrentLevel,代表ConcurrentHashMap内部的Segment的数量,ConcurrentLevel一经指定,不可改变,后续如果ConcurrentHashMap的元素数量增加导致ConrruentHashMap需要扩容,ConcurrentHashMap不会增加Segment的数量,而只会增加Segment中链表数组的容量大小,这样的好处是扩容过程不需要对整个ConcurrentHashMap做rehash,而只需要对Segment里面的元素做一次rehash就可以了。

整个ConcurrentHashMap的初始化方法还是非常简单的,先是根据concurrentLevel来new出Segment,这里Segment的数量是不大于concurrentLevel的最大的2的指数,就是说Segment的数量永远是2的指数个,这样的好处是方便采用移位操作来进行hash,加快hash的过程。接下来就是根据intialCapacity确定Segment的容量的大小,每一个Segment的容量大小也是2的指数,同样使为了加快hash的过程。

get读操作如何做到不加锁:

原因是它的get方法里将要使用的共享变量都定义成volatile,如用于统计当前Segement大小的count字段和用于存储值的HashEntry的value。定义成volatile的变量,能够在线程之间保持可见性,能够被多线程同时读,并且保证不会读到过期的值,但是只能被单线程写(有一种情况可以被多线程写,就是写入的值不依赖于原值),在get操作里只需要读不需要写共享变量count和value,所以可以不用加锁。之所以不会读到过期的值,是根据java内存模型的happen before原则,对volatile字段的写入操作先于读操作,即使两个线程同时修改和获取volatile变量,get操作也能拿到最新的值,这是用volatile替换锁的经典应用场景。

定位元素位置:<三次hash>

1. 对于一个key,先进行一次hash操作,得到hash值h1,也即h1 =hash1(key);

2. 将得到的h1的高几位进行第二次hash,得到hash值h2<目的是为了减少哈希冲突>,也即h2 = hash2(h1高几位),通过h2能够确定该元素的放在哪个Segment;

3. 将得到的h1进行第三次hash,得到hash值h3,也即h3 =hash3(h1),通过h3能够确定该元素放置在哪个HashEntry。

Put操作:加锁

判断value是否为null,如果为null,直接抛出异常。

两次hash确定Segment的索引。

再次hash确定key值,遍历该segment寻找对应key值的entry,没有则新建

 

Remove操作:

首先remove操作也是确定需要删除的元素的位置,不过这里删除元素的方法不是简单地把待删除元素的前面的一个元素的next指向后面一个就完事了,我们之前已经说过HashEntry中的next是final的,一经赋值以后就不可修改,在定位到待删除元素的位置以后,程序就将待删除元素前面的那一些元素全部复制一遍,然后再一个一个重新接到链表上去。

获取Size

size操作与put和get操作最大的区别在于,size操作需要遍历所有的Segment才能算出整个Map的大小,而put和get都只关心一个Segment。假设我们当前遍历的Segment为SA,那么在遍历SA过程中其他的Segment比如SB可能会被修改,于是这一次运算出来的size值可能并不是Map当前的真正大小。所以一个比较简单的办法就是计算Map大小的时候所有的Segment都Lock住,不能更新(包含put,remove等等)数据,计算完之后再Unlock。这是普通人能够想到的方案,但是牛逼的作者还有一个更好的Idea:先给3次机会,不lock所有的Segment,遍历所有Segment,累加各个Segment的大小得到整个Map的大小,如果某相邻的两次计算获取的所有Segment的更新的次数(每个Segment都有一个modCount变量,这个变量在Segment中的Entry被修改时会加一,通过这个值可以得到每个Segment的更新操作的次数)是一样的,说明计算过程中没有更新操作,则直接返回这个值。如果这三次不加锁的计算过程中Map的更新次数有变化,则之后的计算先对所有的Segment加锁,再遍历所有Segment计算Map大小,最后再解锁所有Segment。

ConcurrentHashMap是线程安全的哈希表,它是通过“锁分段”来实现的。ConcurrentHashMap中包括了“Segment(锁分段)数组”,每个Segment就是一个哈希表,而且也是可重入的互斥锁。第一,Segment是哈希表表现在,Segment包含了“HashEntry数组”,而“HashEntry数组”中的每一个HashEntry元素是一个单向链表。即Segment是通过链式哈希表。第二,Segment是可重入的互斥锁表现在,Segment继承于ReentrantLock,而ReentrantLock就是可重入的互斥锁。

对于ConcurrentHashMap的添加,删除操作,在操作开始前,线程都会获取Segment的互斥锁;操作完毕之后,才会释放。而对于读取操作,它是通过volatile去实现的,HashEntry数组是volatile类型的,而volatile能保证“即对一个volatile变量的读,总是能看到(任意线程)对这个volatile变量最后的写入”,即我们总能读到其它线程写入HashEntry之后的值。 以上这些方式,就是ConcurrentHashMap线程安全的实现原理。

 

JDK1.8中链表变成了红黑树<大于8个元素时>,基于CAS,加锁只对segment的头结点进行加锁。

2. ThreadLocal

ThreadLocal是Java里一种特殊的变量。每个线程都有一个ThreadLocal就是每个线程都拥有了自己独立的一个变量,竞争条件被彻底消除了。它是为创建代价高昂的对象获取线程安全的好方法,比如你可以用ThreadLocal让SimpleDateFormat变成线程安全的,因为那个类创建代价高昂且每次调用都需要创建不同的实例所以不值得在局部范围使用它,如果为每个线程提供一个自己独有的变量拷贝,将大大提高效率。首先,通过复用减少了代价高昂的对象的创建个数。其次,你在没有使用高代价的同步或者不变性的情况下获得了线程安全。线程局部变量的另一个不错的例子是ThreadLocalRandom类,它在多线程环境中减少了创建代价高昂的Random对象的个数。

原理:

get()方法是用来获取ThreadLocal在当前线程中保存的变量副本,set()用来设置当前线程中变量的副本,remove()用来移除当前线程中变量的副本,initialValue()是一个protected方法,一般是用来在使用时进行重写的,它是一个延迟加载方法,

首先,在每个线程Thread内部有一个ThreadLocal.ThreadLocalMap类型的成员变量threadLocals,这个threadLocals就是用来存储实际的变量副本的,键值为当前ThreadLocal变量,value为变量副本(即T类型的变量)。

初始时,在Thread里面,threadLocals为空,当通过ThreadLocal变量调用get()方法或者set()方法,就会对Thread类中的threadLocals进行初始化,并且以当前ThreadLocal变量为键值,以ThreadLocal要保存的副本变量为value,存到threadLocals。

然后在当前线程里面,如果要使用副本变量,就可以通过get方法在threadLocals里面查找。

内存泄露问题:

每个thread中都存在一个map,map的类型是ThreadLocal.ThreadLocalMap. Map中的key为一个threadlocal实例.这个Map的确使用了弱引用,不过弱引用只是针对key. 每个key都弱引用指向threadlocal.当把threadlocal实例置为null以后,没有任何强引用指向threadlocal实例,所以threadlocal将会被gc回收. 但是,我们的value却不能回收,因为存在一条从current thread连接过来的强引用. 只有当前thread结束以后,current thread就不会存在栈中,强引用断开,Current Thread, Map, value将全部被GC回收.

所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只要这个线程对象被gc回收,就不会出现内存泄露,但在threadLocal设为null和线程结束这段时间不会被回收的,就发生了我们认为的内存泄露。其实这是一个对概念理解的不一致,也没什么好争论的。最要命的是线程对象不被回收的情况,这就发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内存泄露。比如使用线程池的时候,线程结束是不会销毁的,会再次使用的。就可能出现内存泄露。

PS.Java为了最小化减少内存泄露的可能性和影响,在ThreadLocal的get,set的时候都会清除线程Map里所有key为null的value。所以最怕的情况就是,threadLocal对象设null了,开始发生“内存泄露”,然后使用线程池,这个线程结束,线程放回线程池中不销毁,这个线程一直不被使用,或者分配使用了又不再调用get,set方法,那么这个期间就会发生真正的内存泄露

 

 

3. 工作窃取算法

 

工作窃取算法是指某个线程从其他队列里窃取任务来执行。在生产-消费者设计中,所有消费者有一个共享的工作队列,而在work-stealing设 计中,每个消费者都有各自的双端队列,如果一个消费者完成了自己双端队列中的全部任务,那么它可以从其他消费者双端队列末尾秘密地获取工作。

优点:充分利用线程进行并行计算,减少了线程间的竞争。
缺点:在某些情况下还是存在竞争,比如双端队列(Deque)里只有一个任务时。并且该算法会消耗了更多的系统资源,比如创建多个线程和多个双端队列。

 

 

4. CAS

 

CAS:Compare and Swap, 翻译成比较并交换。Java.util.concurrent包中借助CAS实现了区别于synchronized同步锁的一种乐观锁。

CAS有3个操作数,内存值V,旧的预期值A,要修改的新值B。当且仅当预期值A和内存值V相同时,将内存值V修改为B,否则什么都不做。

CAS通过调用JNI的代码实现的, 而compareAndSwapInt就是借助C来调用CPU底层指令实现的。也是通过CPU内部进行加锁之类实现.

 

ABA问题。因为CAS需要在操作值的时候检查下值有没有发生变化,如果没有发生变化则更新,但是如果一个值原来是A,变成了B,又变成了A,那么使用CAS进行检查时会发现它的值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实际上却变化了。ABA问题的解决思路就是使用版本号。在变量前面追加上版本号,每次变量更新的时候把版本号加一,那么A-B-A 就会变成1A-2B-3A。

从Java1.5开始JDK的atomic包里提供了一个类AtomicStampedReference来解决ABA问题。这个类的compareAndSet方法作用是首先检查当前引用是否等于预期引用,并且当前标志是否等于预期标志,如果全部相等,则以原子方式将该引用和该标志的值设置为给定的更新值。

 

 

5. 原子类实现方式

 

在语言层面是没有做任何同步的操作的,大家也可以看到源码没有任何锁加在上面,可它为什么是线程安全的呢?这就是Atomic包下这些类的奥秘:语言层面不做处理,我们将其交给硬件—CPU和内存,利用CPU的多处理能力,实现硬件层面的阻塞,再加上volatile变量的特性即可实现基于原子操作的线程安全。所以说,CAS并不是无阻塞,只是阻塞并非在语言、线程方面,而是在硬件层面,所以无疑这样的操作会更快更高效!

 

 

6. CopyOnWrite 实现方式

 

1. CopyOnWriteArrayList的“动态数组”机制--它内部有个“volatile数组”(array)来保持数据。

在“添加/修改/删除”数据时,都会新建一个数组,并将更新后的数据拷贝到新建的数组中,最后再将该数组赋值给“volatile数组”。这就是它叫做CopyOnWriteArrayList的原因!CopyOnWriteArrayList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的动态数组;不过正由于它在“添加/修改/删除”数据时,都会新建数组,所以涉及到修改数据的操作,CopyOnWriteArrayList效率很低;但是单单只是进行遍历查找的话,效率比较高。

2. CopyOnWriteArrayList的“线程安全”机制 --是通过volatile和互斥锁来实现的。

CopyOnWriteArrayList是通过“volatile数组”来保存数据的。一个线程读取volatile数组时,总能看到其它线程对该volatile变量最后的写入;就这样,通过volatile提供了“读取到的数据总是最新的”这个机制的保证

CopyOnWriteArrayList通过互斥锁来保护数据。在“添加/修改/删除”数据时,会先“获取互斥锁”,再修改完毕之后,先将数据更新到“volatile数组”中,然后再“释放互斥锁”;这样,就达到了保护数据的目的。

 

CopyOnWrite容器即写时复制的容器。通俗的理解是当我们往一个容器添加元素的时候,不直接往当前容器添加,而是先将当前容器进行Copy,复制出一个新的容器,然后新的容器里添加元素,添加完元素之后,再将原容器的引用指向新的容器。这样做的好处是我们可以对CopyOnWrite容器进行并发的读,而不需要加锁,因为当前容器不会添加任何元素。所以CopyOnWrite容器也是一种读写分离的思想,读和写不同的容器。

 

适用场景:白名单,黑名单,商品类目的访问和更新场景

 

 

7. Collections.synchronizedList

 

线程安全的方式是建立了list的包装类,其中,SynchronizedList对部分操作加上了synchronized关键字以保证线程安全。但其iterator()操作还不是线程安全的。

 

CopyOnWriteArrayList,发生修改时候做copy,新老版本分离,保证读的高性能,适用于以读为主,读操作远远大于写操作的场景中使用,比如缓存。而Collections.synchronizedList则可以用在CopyOnWriteArrayList不适用,但是有需要同步列表的地方,读写操作都比较均匀的地方。

 

 

8. 线程池

 

newFixedThreadPool( int size ){…}:创建一个数量固定的线程池,阻塞队列为LinkedBlockingQueue,无界队列

 

newCachedThreadPool:创建一个线程池,默认对线程并行的数量没有上限,阻塞队列为SynchronousQueue

 

corePoolSize:线程池的主要线程数量,当有任务请求提交时,

1. 如果线程数量(PoolSize)小于corePoolSize,则会直接创建新的线程放入workers中(该workers是一个hashset);

2. 如果线程数量大于这个值,则会尝试放入等待队列workQueue(BlockingQueue接口类型的队列);

3. 如果写入等待队列失败,则会进入addIfUnderMaximumPoolSize(Runnable)的方法中进行判断和处理;

maximumPoolSize:最大线程数

1. 进入addIfUnderMaximumPoolSize(Runnable)的方法中,发现线程数量小于maximumPoolSize,则会创建线程放入workers中,这是CachedThreadPool的核心,在固定线程数的线程池中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BlockingQueue workQueue为核心:执行前用于保持任务的队列。此队列仅保持由 execute方法提交的 Runnable任务

 

排队有三种通用策略:

1. 直接提交。工作队列的默认选项是 SynchronousQueue,它将任务直接提交给线程而不保持它们。在此,如果不存在可用于立即运行任务的线程,则试图把任务加入队列将失败,因此会构造一个新的线程。此策略可以避免在处理可能具有内部依赖性的请求集时出现锁。直接提交通常要求无界 maximumPoolSizes 以避免拒绝新提交的任务。当命令以超过队列所能处理的平均数连续到达时,此策略允许无界线程具有增长的可能性。

2. 无界队列。使用无界队列(例如,不具有预定义容量的 LinkedBlockingQueue)将导致在所有 corePoolSize 线程都忙时新任务在队列中等待。这样,创建的线程就不会超过 corePoolSize。(因此,maximumPoolSize 的值也就无效了。)当每个任务完全独立于其他任务,即任务执行互不影响时,适合于使用无界队列;例如,在 Web 页服务器中。这种排队可用于处理瞬态突发请求,当命令以超过队列所能处理的平均数连续到达时,此策略允许无界线程具有增长的可能性。

3. 有界队列。当使用有限的 maximumPoolSizes 时,有界队列(如ArrayBlockingQueue)有助于防止资源耗尽,但是可能较难调整和控制。队列大小和最大池大小可能需要相互折衷:使用大型队列和小型池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 CPU 使用率、操作系统资源和上下文切换开销,但是可能导致人工降低吞吐量。如果任务频繁阻塞(例如,如果它们是 I/O 边界),则系统可能为超过您许可的更多线程安排时间。使用小型队列通常要求较大的池大小,CPU 使用率较高,但是可能遇到不可接受的调度开销,这样也会降低吞吐量。

 

 

keepAliveTime:线程存活时间

 

threadFactory:线程池创建线程时会用它的newThread(Runnable)方法,但是入口参数Runnable并不是提交的任务,而是经过ThreadPoolExecutor的内部类Worker的包装后的任务,换句话说,业务中提交给线程池的任务作为worker的一个属性存在。

内部类Worker也是一个机遇Runnable接口实现的实体类,它的构造方法中要传入一个Runnable的实体对象,这个对象时业务中真正提交的任务,这个任务作为内部的一个firstTask属性存在,它将被当成该线程的第一个任务执行。

 

handler:当addUnderMaximumPoolSize失败后,会调用它来进行处理,也就是当任务无法放到执行队列,也无法放到等待队列,而且线程数已经大于maximumpoolsize时,需要做一个丢弃处理。

 

其实丢弃是我们最不希望看到的事情,若发生了说明生产者太快或者消费者处理太慢,此时可以尝试提升单个任务的处理速度或增加线程数来解决,若机器的可以利用资源已经达到极限,且没有条件增加服务器,这是只能自己想办法,例如将生产者阻塞,让消费者来不及处理时,生产者停一下等待。


 

很明显~~~这是为面试准备的....想要知道详细原理需要看蛮多东西,各位慢慢看。

 

相关TAG标签
上一篇:在vmware上安装ubuntu 14.04(64位)
下一篇:Android之实现滑动的七种方法总结
相关文章
图文推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投资合作 | 版权申明 | 在线帮助 | 网站地图 | 作品发布 | Vip技术培训 | 举报中心

版权所有: 红黑联盟--致力于做实用的IT技术学习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