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栏目
首页 > 资讯 > 安全资讯 > 正文

周韶宁走了 Gmail开放注册

07-02-25        来源:[db:作者]  
收藏   我要投稿

“2007年的情人节,Google公司又送出一份厚礼”,资深IT评论人士靳生玺不无激动地写道。靳生玺笔下的这份“厚礼”正是Gmail。在情人节那天,中国用户终于搭上了Gmail开放注册的末班车,不再需要为Gmail的邀请而头痛了。事实上,2007年初,Gmail已在北美、欧洲等地开放注册。但是,对于产品本土化速度一直为人所诟病的Google中国而言,这已经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了……

  对于中国网民而言,Gmail的开放注册不过是让他们在选择邮箱时多了一个不坏的选择——毕竟在Gmail开启“邮箱G时代”两年之后的今天,大容量邮箱不再是珍稀动物了。但是,对于Google中国而言,开放的Gmail为其提供了一条整合业务的途径。正如张朝阳所说,“(免费邮箱)贡献了注意力,为网站提供了一个用户平台,而这恰恰是吸引广告客户的主要条件”。当Google在中国遭遇业绩之困的时候,Gmail完全具有充当救命稻草的潜质。而在Gmail宣布完成全球开放注册的当天,雅虎宣布未来将把即时消息功能整合到电子邮件系统中。时间上的巧合让人玩味……

  但是不知道细心的你有没有注意到,当这一切发生的时候,距离周韶宁离开Google已经两月有余了……

  从Gmail遭遇李鬼说起

  周韶宁,前任Google大中华区联合总裁,Google在华本土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人物。2005年10月25日,周韶宁加入Google中国,担任大中华区联合总裁一职。据Google内部人士透露,周韶宁和李开复形成了明确分工:周韶宁此前一直负责所有的运营部门,包括财务、渠道、市场(面向公司用户)、法律、招聘等。而李开复则负责技术、产品、公关、政府关系和市场(面向个人用户)等部门。

  但是,就是这个在Google本土化过程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却在Google本土化进程还远未完成的 2006年12月8日选择了离开。那么,离开了周韶宁的Google缺失了什么呢?关于这个问题的论述已然多如牛毛,但不妨让我们以Gmail为例,更直观地认识一下。

  当Gmail开放注册后,肯定有很多人希望体验一下大名鼎鼎Gmail。但是打开WWW.Gmail.COM,你看到了什么呢?是左上角显眼的Gmail标志,还是右侧“欢迎使用Gmail邮件系统”的字样?但是很可惜,你看到的这个网站并不属于Google,而是属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ISM(北京艾思美)。

  和所有“李鬼”们一样,艾思美也是通过抢注CN域名和Google搭上关系的。据悉,虽然Google曾经耗费百万赎回了google.com.cn和google.cn两个域名,但是仍然有大量和Google产品相关的CN被人抢注。中国文汇报记者经过深度调查后发现,几乎Google全线产品的CN域名都遭到了抢注,从Google Talk(即时消息软件)、Google Earth(三维地图服务)到Google Local(本地搜索服务)等一系列产品的CN域名都没有幸免。而这和Google本土化过程中的迟缓不无关系……

  但是,在周韶宁和王怀南先后离去之后,我们又如何能期望Google的本土化进程能一路高歌猛进呢?这样说并非是质疑李开复先生的职业能力。只是当遭遇Gmail.CN这类“土问题”的时候,西化如李开复先生者,未必能像周韶宁一样,处理得游刃有余。而在Google本土化的进程中,这些土问题是难以回避的——之前的ICP牌照事件、渠道代理商问题都是明证……

  Google到底有多少人才?

  而这也引出了我们的另一个问题:Google到底有多少人才?

  李开复“作秀式”的招聘让我们产生一个印象:Google人才济济——至少是在颇有师长风范的李开复指导下,Google未来将会人才济济。但真的如此吗?有很多人谈过Google中国的不足,但很少有人谈到Google中国人员的不足。难道他们真的都是完美的人才吗?起码,作为Google中国掌门人的李开复就并不完美……

  正如李开复自己说言“营销方面我不擅长做市场,技术方面我不擅长搜索。”李开复对于Google真正的价值还是在于他的个人品牌价值。“Google最看重我的绝不是技术,最主要是我对人才的影响力”,李开复曾这样评判过自身的无形价值。此外,李开复同中国政府、科学家、工程师乃至整个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密切联系,也使得他很可能成为Google吸引民众和处理政府关系的“秘密武器”。

  但是,在三驾马车仅剩其一的情况下,李开复就不得不做自己并不擅长的东西——比如说“市场”。Google发展渠道代理商的举动表明,其已经认识到了中国市场“渠道为王”的现实。但是在周韶宁走后,渠道建设能否推进却成了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李开复批判百度竞价排名的言辞虽然犀利,但是我们看到的事实是,百度依靠竞价排名在营收上远远领先于Google中国……

  此外,李开复“无限制”招聘中国优秀人才的口号虽然动听,但是Google中国人才队伍的建设速度却让人担忧。正如程天宇在Blog中写道的那样,“李开复为google中国选了一条未来的高速路,尚需时日浇筑”。其中不得不提一下Google烦琐的招聘程序。Google高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候承认,缓慢的招聘程序(每份工作都需要创始人亲自签名)阻碍了Google在中国以最快的速度招募优秀员工。

  综上所述,我们不得不遗憾地承认这样一个事实:也许Google的确是求贤若渴,但是Google中国的人才队伍却尚待完备……

  还有多少Gmail

  而没有一个成型的团队,Google中国只能看着百度一骑绝尘,只能看着百度在产品线和营收两方面均遥遥领先。难道不是吗?营收上面的差距尚且可以归咎于客观环境,但是对于产品更新的迟缓,Google中国团队显然是难辞其咎。Gmail的开放注册是一个利好消息,但是除此以外,Google中国这一年来的利好消息还有多少呢?

  “你可以把自行车做得很完美,但是你不能阻挡汽车时代的来临”,在中搜的陈沛看来,Google是一个残缺的搜索引擎。陈沛的这一说法或许多少有些对竞争对手的挖苦,但不得不承认——Google在国内的WEB2.0热潮中却是少有建树。君不见,百度知道、百度空间等产品的先后上线已经为百度建立搜索社区埋下了伏笔。麦田甚至在Blog中预测,百度有望成为中国的MySpace!

  而Google呢?无可否认,Google中文搜索的精确程度的确有所长进,但是其推出本土化产品的速度实在是让人难以恭维。唯一值得一提的只有Google与中移动的合作。2007年1月4日,全球最大的移动运营商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与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Google(谷歌)公司联合宣布,双方达成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在中国提供基于移动和互联网的搜索服务。但是在合作的第一阶段,Google无线搜索充其量不过是移动梦网的站内搜索而已,价值有限……

  巧合的是,雅虎中国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内也鲜有本土化新产品问世——除了雅虎知道和新近开始测试的雅虎空间,前者是台湾奇摩的作品而后者则显然是迟到的跟风之作。同样是互联网巨头,同样在中国遭遇本土化泥潭,其中的寓意耐人寻味……

  程天宇曾经很疑惑,“Google有最好的产品、最好的技术、最好的办公环境、最好的大学演讲、最好的公关公司、最好的销售代理,却保不住自己的市场份额。”但是,他却忽略了一个问题——人。也许透过Gmail.CN这个李鬼,我们才会更深切地感觉到周韶宁走后留下的那片人才的空白……

相关TAG标签
上一篇:MYSQL的master/slave数据同步配置
下一篇:当心U盘传播病毒
相关文章
图文推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投资合作 | 版权申明 | 在线帮助 | 网站地图 | 作品发布 | Vip技术培训 | 举报中心

版权所有: 红黑联盟--致力于做实用的IT技术学习网站